敏感时刻,解放军最新039D潜艇已进驻台湾对面,服役速度快得惊人

长期关注中国海军发展的知名外国军事专家萨顿11日在美国“海军情报”网站上刊文分析称,中国海军最新的039D型潜艇已于7月服役,“它所在的东海舰队直接负责对台湾作战”。

报道称,这艘新型潜艇代表了中国常规潜艇的技术最前沿。“它最早于去年5月曝光,属于039A型‘元’级潜艇的新变型。它的确切名称尚不清楚,西方分析人士认为它是039C型或039D 型。在下水一年多之后,该艇就已经服役,这对于一种新型潜艇来说是非常快的。”

新加坡《联合早报》此前也对这艘潜艇及其早期型号进行了相当详细的介绍。报道认为,该潜艇拥有优异的隐形、水下机动能力以及远程攻击能力,整体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显示中国潜艇制造水平又攀上一个新台阶,将明显提升中国海军的水下战力。

《联合早报》称,最早的039型潜艇于1996年交付中国海军,该艇在上世纪末完成了发射潜舰导弹的试验,成为中国第一个能在水下通过发射远距离的反舰导弹攻击敌舰的常规潜艇。1999年改进型039G型问世。2004年,039A在武汉造船厂下水,其外观呈水滴型,和之前的039系列区别很大,北约称其为“元”级。除了外观上的重大升级,“039A型潜艇最大的改进是内在,全部都安装了AIP系统,即‘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大大提升了作战时的生存能力。”

报道称,此后改进型039B潜艇也开始在网络上频频亮相,外形上的变化最明显之处是指挥台围壳采用了填角处理,指挥台顶部更加平滑,同时对艇体线性也进行了优化,水下航行的流体噪声更小,隐蔽性更加出色。

而这次曝光的039C/D在039B基础上又进行了重大改进,最主要的区别是指挥台围壳进行了重新设计。039C围壳由两部分组成,下半部分是一个低矮的斜壁式指挥台围壳,上方则是一个突出的类似纺锤形的顶部围壳,从外观上来看似乎是顶了一个“蘑菇头”。

《联合早报》认为,这种新型围壳能有效降低雷达回波,减少自身在半潜航状态下被发现的概率,生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039C/D的围壳还能显著降低潜航状态时的水下阻力以及尾流,增强水下的机动性能。除了独特的围壳之外,039C/D潜艇还搭载有拖拽声呐系统,水下探测能力大幅提升。

此前有西方媒体认为,由于解放军新潜艇的围壳设计类似与瑞典的A-26潜艇,因此炒作“中国抄袭瑞典潜艇”。

萨顿明确表示,解放军新潜艇具有独特的围壳设计,“它让人想起瑞典 A-26潜艇的设计,但绝不是照抄的复制品”——后者要等到2024年才下水。报道称,有人猜测039D的围壳内部可能装有新型垂直发射系统(VLS)。但萨顿认为,“这不太可能,因为总体而言,它与早期的‘元’级潜艇大小相同,这艘潜艇很可能携带与其他早期型号相同的鱼雷和‘鹰击-18’超音速反舰导弹。”

此外,萨顿还认为,该潜艇“几乎可以肯定采用了AIP系统”,从而减少了上浮水面充电时的暴露几率。“尽管AIP系统并不能让常规潜艇也具备类似核潜艇的水下作战能力,但它确实比其他非AIP潜艇具备更好的生存能力。”

台湾《中国时报》注意到,萨顿特别提到,039D潜艇加入了解放军东海舰队,它的驻地距离台湾仅有500 公里,显然是“直接针对台湾”。

澳门军事观察家黄东也认为,解放军研制039D潜艇就是针对台湾。他强调,从相关设计,还有舵、潜望塔,通风口和通水孔等修改看来,都是为了沿海浅水域的军事行动,而这和美俄的深潜模式截然不同。“这些修改和设计告诉我们,台湾是这款潜艇的头号目标。”

作为对比,当前台湾海军只有4艘常规潜艇。其中两艘还是二战时期的老式美国舰队潜艇,早已失去出海作战的能力。而另外两艘台湾潜艇设计于上世纪60年代,于80年代加入台湾海军,它们的性能稍好,但仍无法与解放军海军相比。

萨顿认为,解放军在潜艇方面保持着数量和技术优势。而“039D这种新型号的加入,进一步表明了中国正在继续发展和改进其常规潜艇。”